醫藥網12月7日訊 2017在中國醫改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年。
這一年,中國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
藥品加成,讓公立
醫院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一大塊收入,也對內科醫生影響很大,在多地診金價格調整“匍匐前進”的狀況下,內科醫生的勞動價值很難得到體現。
那內科醫生怎么辦?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不少三甲醫院內科醫生已經行動起來,響應國家的多點執業號召,到市場上尋求價值的實現。
以上海一家三級規模的平臺型私立醫院為例,就抓住了這一機會,簽約了近1000名來自三級醫院的多點執業醫生,其中不少是內科醫生,到私立醫院出門診。
而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,接下來大受影響不再僅僅是內科醫生。
根據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《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》,其中明確提出:鞏固取消藥品加成成果,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。
據悉,接下來將開展高值醫用耗材成本價格調查,準確掌握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成本情況。
建立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常態化監測機制,動態監測高值醫用耗材的出廠價格、口岸價格,以及在我國、產地和周邊國家(地區)零售價格,并以適當方式對社會進行公布,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。
研究將質量差異不大、價格水平相當的部分高值醫用耗材打包納入醫療服務項目,通過制定醫療服務收費
標準間接控制醫用耗材價格水平。
也就是說,新一輪的取消 “以械補醫”改革來了!
別看醫用耗材加成僅為5%至10%,并沒有藥品的15%加成高,但一旦耗材加成取消,不僅對公立醫院影響巨大,對醫生來說影響也將非常大,日子或將很難過。
對此,一位私立骨科?七B鎖負責人向《看醫界》表示,以前三甲醫院的骨科專家很少愿意加入私立醫院,但如果耗材加成取消,大批骨科醫生主動走向市場將是大概率事件,對于私立醫院來說將是重大利好。
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,毫無疑問,醫改的主力是醫生群體,只有醫生群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,醫改才能成功。
目前一方面在公立醫院改革、醫療反腐風暴的巨大壓力下,將會把大批醫生推向市場;另一方面,醫療市場的持續開放、社會辦醫的快速發展,市場對于醫生的吸引力也在大大加強,在推力和吸引力的雙重作用下,必然將會有大批醫生走向市場,可以兼職、全職,也可以合伙或自主
創業,辦醫生集團、診所醫院等。
并表示,“這些醫生的進入,將讓醫療市場活躍壯大起來,并將擴大這些醫生的社會價值、商業價值,形成患者、醫生、政府、社會多贏的格局!
據一位走向市場組建醫生集團的骨科專家向《看醫界》介紹,以一個專病的門診為例,盡管他的門診“掛號費”是原來公立醫院的15倍,但總體的治療費用比公立醫院還低。
“我們省掉了很多沒必要的耗材費,在耗材選擇上也是選擇合適的,而非貴的!睋搶<医榻B,上述專病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多次打石膏,根據他長期的臨床經驗,如果醫生能夠嚴格實施質量控制,即便使用比較便宜的石膏材料,仍能實現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。
“另一方面,醫生的勞動一旦在市場實現了自己的價值,會倒逼公立醫院改革,進一步尊重醫生的勞動價值,提升公立醫院醫生的陽光收入!鄙鲜鰳I內人士如是說。